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回首頁

:::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觀護人室推動毒品犯多元處遇及協助方案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3-10-25
  • 資料點閱次數:38

   在「新世代反毒行動綱領計畫」、「貫穿式司法保護」與「社會安全網」中都可以看到觀護心理師與觀護社工師的身影穿梭其中。此兩種不同專業的助人工作者加入司法體系的運作,目的是希望增加司法保護的多元性,透過心理諮商與社福資源連結,協助個案解除危機、調節壓力、提升生活適應,達到再犯預防的目標。

   以用毒個案的生命故事為例,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經歷兒虐、父母離異、成長環境不斷更換、導致未能有良好的依附經驗,甚至被學校同儕排擠,進而產生低自我價值、情緒壓抑、自我傷害,甚至對社會有敵意的心理狀態。觀護心理師與觀護社工師透過輔導與諮商,讓受保護管束民眾在溫暖、尊重、被理解的氛圍中,慢慢放下防衛,就像乾癟的茶葉在茶湯中,得以舒展並還原成自己原本的樣子,最後找到未來生活的目標與重心。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觀護人室今年為落實「以家庭為中心」的反毒策略,邀請有獄政資歷的「台灣薩提爾成長模式推展協會」張蘊心秘書長,協助本室觀護心理師與觀護社工師進行個案研討,除了傳授家族治療理念外,亦說明如何透過「溝通姿態」與「冰山理論」剖析個案的內在世界;另外本室亦邀請馬綺蓮專科社工師與林海恩諮商心理師向受保護管束民眾,傳授親子教養與伴侶溝通的方式,期能提升提升家庭韌力,讓家屬、心理師、社工師與觀護人皆能成為個案生態系統中的滋養與資源。

   觀護人有著公權力與法律專業,心理師協助個案價值提升、創傷修復,若再加上社工師的社福資源連結,跨專業合作的觀護人室就像受保護管束人其生命河流的擺渡者,協助假釋的民眾從監所的此岸,回到社會的彼岸;亦像小型的「社會安全網」,試著接住可能往犯罪端墜落的緩刑民眾,由衷期盼這樣的跨專業合作模式能繼續運作激盪,除了增進社會正義,亦能彰顯人性的光輝。

回頁首